NCC官員釀禍,森林大火如何預防?登山前不可不知的LNT原則


NCC官員釀玉山森林大火

玉山國家公園大水窟山西南稜八通關古道杜鵑營地附近16日發生森林火災,一開始媒體報告起火原因是NCC專委喬建中登山時不慎引起並逃逸;喬建中事後於臉書澄清,自己當時不小心弄翻爐火,有打電話跟消防局報案,下山就做筆錄,沒有逃逸一事。

持續延燒的玉山森林大火,燃燒面積已逾71公頃,出動消防員上百人、森林護管員疲於奔命,由於起火點位在3000公尺以上高山,由於取水不易,久旱未雨的近日,火災面積持續擴大,陸軍航特部隊和空勤也出動直升機,到日月潭、嘉明湖、陳有蘭溪吊掛取水。這場大火破壞了千年來形塑的生態,如今,放眼望去一片死寂,數百棵珍貴林木成了漆黑殘骸,毫無生機。

至今已燒到第7天,延燒面積已達71公頃。

NCC專委在登山粉專後續回應

(圖/魔境熊登山客臉書)
(圖/魔境熊登山客臉書)

當事人在登山粉專留言承認自己是帶團領隊,並提到「踢倒營火的就是我」,事後經網友提醒還改稱是爐火,在登山老手眼裡完全沒說服力,還稱「趕快下雨就好,其他的事好像還好」,引發憤慨。

人為火災一再發生…

今年全台森林火災肆虐,根據林務局統計,今年截至5月21日,國有林地火災件數就高達60起,光5月就有高達18件,比過去四年同期足足多了近六成,其中98.1%是人為因素引起,包括亂丟菸蒂、燃燒冥紙、燃放爆竹、燃燒雜草或垃圾等,加上今年乾旱,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火災。
而台灣歷史上最慘重的山林大火發生在台中武陵地區,當時大火燒毀超過100公頃林地,樹幹被燒得焦黑,差點波及櫻花鉤吻鮭的棲地!山林被火紋身,無情地燃燒,豐富的生態林瞬間化成一片灰燼。

究竟

我們該如何遏止悲劇再發生?如何保護這美麗的家園?

LNT無痕山林守則 – 7大原則

戶外遊憩活動中重要的自我行為守則 -LNT 推行至今已過20多年,台灣在2007年初正式由林務局引入LNT的觀念,並定調為無痕山林,然而這樣的觀念雖然源自戶外、源自山林但並不僅限於山林。也因此,無痕運動或許是一個比較適切的翻譯名詞,又或者我們直接稱它為LNT吧。

想成為登山人,你可不知的LNT原則:Leave No Trace的縮寫,意為無痕山林,或無痕戶外,被也有人稱之為環境最小衝擊法則。

這兩年因為疫情,呈倍數成長之登山、健行、露營等活動的遊憩使用率,不可避免地造成生態影響、亦造成環境資源的消耗。在登山露營前,必須知道的LNT七大原則 :

  1. 事前充分的規劃與準備(Plan Ahead and Prepare);
  2. 在可承受地點行走宿營(Travel and Camp on Durable Surfaces);
  3. 適當維護環境處理垃圾(Dispose of Waste Properly);
  4. 勿取走任何資源與物件(Leave What You Find);
  5. 減低用火對環境的衝擊(Minimize Use and Impact from Fires);
  6. 保育自然環境與野生物(Respect Wildlife)
  7. 尊重其他的山林使用者(Be Considerate of Other Visitors)。

原則一: 事先計劃和準備

  1. 事先了解當地的生態環境狀況,以及相關的管制規定,並依規進行入園入山的申請;
  2. 對可能發生的天氣、可能危險以及緊急事故的應變要充分準備;
  3. 避開高峰時期、熱門時段,降低對當地戶外環境的集中負荷;
  4. 以小隊伍的方式前往,將大團體拆成4-6人的小隊伍;
  5. 用地圖與指南針定位(現在有很多方便的戶外地圖app),減少路標、旗幟的使用;
  6. 重新分裝食物,將帶上山的包裝袋減至最少。

原則二: 在堅實的地面上行進和露營

  1. 堅實的地表包括:已設計好的步道、營地、岩石地形、躒石地形、乾草及雪地;
  2. 保護水源,紮營至少要遠離湖或河岸60米遠;
  3. 儘量控制營地面積,不要過大,只在現存土壤堅硬寸草不生的營地上紮營及活動。不要再製造出另一個沒有植被的地區;
  4. 在較熱門的旅行地點時:集中在既有的步道設施及營地上活動及紮營。

原則三: 妥善處理垃圾

  1. 背上山的東西通通都要背下山;
  2. 詳細檢查所經之處,是否遺留垃圾、食物殘渣、紙屑;
  3. 如果願意,把排遺背下山。排瀉物埋在10-20公分深,離水源、營地或步道至少60米遠的貓洞裡;
  4. 衛生紙與其他衛生用品都要帶出去;
  5. 禁用不可分解的洗滌劑,切勿直接在水源中洗臉、刷牙、清洗衣物或洗菜。洗碗水應濾渣後分散灑掉。

原則四:保持自然原貌

  1. 保持岩石、植物和其他自然物的原貌;
  2. 觀察,而不去觸碰文化或歷史遺蹟;
  3. 避免引入非原生的物種;
  4. 不要修築、開挖,以免破壞原有的生態環境。

原則五:注意野外用火

  1. 營火會對自然環境產生極大且長久的影響,請使用便攜爐具煮食和營燈照明;
  2. 如果迫不得要生火,首先要確認在你所待的地方生火是否合法,有沒有引發森林大火的可能。儘量生小火,不要砍樹,只取用地上的小樹枝;
  3. 將木炭燒成灰燼,澆滅營火,分散冷卻的灰燼

原則六:尊重野生動植物

  1. 在適當的距離外觀察野生動物,不要跟蹤、靠近它們;
  2. 嚴禁餵食野生動物。餵食將破壞它們的健康、改變它們的自然行為,並且使它們暴露在掠食者或其他的危險之中;
  3. 保管好食物和垃圾,避免讓當地的野生動物養成造訪營地的習慣;
  4. 管好自己帶來的寵物,或者乾脆不要將寵物帶至野外。

原則七:考慮其他戶外活動者

  1. 適當考慮別人的感受,尊重他人生活習慣;
  2. 保持應有的禮貌,禮讓負重者和上坡者。在步道中相逢時,請避到下坡側等待,禮讓背重裝的旅行者;
  3. 休息或紮營時請遠離步道或其他的旅行者;
  4. 避免喧譁或製造噪音,你我共享大自然美好的聲音。

說到無痕山林,特別感謝登山女神詹喬愉 – 三條魚的團隊們近日所進行的,中央山脈淨山計畫,清出205KG垃圾,想必對於大家是個很大的警惕,希望越來越多人能有這樣的環保意識。

鏡周刊報導:登山營地垃圾爆量!「三條魚」揪熱血志工清200公斤廢棄物

「詹喬愉 – 三條魚Tri Fish」臉書粉絲團

登山生火符合無痕山林準則嗎?

許多人認為在山上不可以生火,因為可能引發火災等等,前段內容也有補充「國家公園與森林法」亦有約束引火行為的相關條文;但如果參考無痕山林七大準則中的第五點「降低用火對環境的衝擊」,其實並沒有提到不能在戶外生火,但禁止取用木材、枯草起營火是肯定的,如要生火,需要注意生火地點必須安全沒有植被,同時也該思考有沒有生火的目的,是否有必要烹煮、取暖,甚至體驗野外生火?且不論是用柴堆或是瓦斯爐,登山炊煮第一要務是「清出防火圈」。

開放山林政策現況與展望

行政院長蘇貞昌於民國108年10月宣布「開放山林」5大政策,讓民眾更容易親山,然而山友素質不一,近來未做功課、體力不支請求救援或是造成森林災害的例子層出不窮。

在期待政府開放山林的同時,需要提升的是民眾的山林教育、風險管理、自主管理意識。

山火無情,威脅生態,奪走無數性命,動植物無以為家,每逢浩劫,山林必須歷經數百年休養生息,才得以恢復朝氣。鬱鬱蔥蔥的叢林,是涵養萬物的綠色寶庫,山火教會我們的,是人類該心懷敬意,尊重大地,讓寶貴生態永久延續。

圖為去年在玉山西峰所拍。

大自然包容的是人們的有情,卻無法通融人們的無知。

希望大家能夠有意識,把正確觀念傳達給同行夥伴,讓彼此有更好的山林體驗,一起成為山林守護者!這片土地是所有人的義務與責任。

參考網站: LNT官方網站 https://lnt.org/

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